距离与光斑尺寸比

距离与光斑尺寸比

距离与光斑尺寸比(D:S 比)是描述温度测量仪器(如测温仪或热成像仪)光学分辨率的一个广泛使用的指标。它是通过目标的测量距离(焦距)D 与测量光斑大小之间的比率计算得出的。利用 D:S 比值可以计算出设备在特定距离上的测量点。如果目标的大小至少等于测量点的大小,就能保证高精度的温度测量。也就是说,如果目标与测量光斑的大小完全一致,测量设备至少能检测到目标 90% 的能量。
在焦距可调的设备中,整个测量范围都采用单一的 D:S 比值。虽然光斑大小随距离增加而增大,但比率保持不变。相反,固定焦距设备(如紧凑型测温仪)的 D:S 比率仅适用于一定的焦距。将目标移出焦距后,D:S 比值会减小,从而导致测量光斑增大和潜在的温度偏差。
从光学角度来看,D:S 比与测量设备的焦距 F 和探测器尺寸 d 有关。焦距越长,D:S 比值越大,但测量设备的尺寸通常也越大。这就是为什么结构紧凑的设备通常具有更适中的 D:S 比值。在某些应用中,由于目标物体较大,需要对其整体进行测试,从而对物体的总尺寸进行平均温度测量,因此这种方法非常有用。
对于热像仪来说,最小光斑尺寸的概念也很常见。探测器阵列中的每个像素都代表一个潜在的测量点,定义了瞬时视场(IFOV)。由于像素尺寸通常较小,而且衍射极限会形成一个艾里盘而不是一个尖锐的光点,因此需要一个以上的像素才能实现高精度的温度测量。这种光斑大小称为测量视场(MFOV),通常包括 3×3 像素。在这种情况下,MFOV 与测温仪的测量点相当,热像仪的 D:S 比值也可以计算出来。

返回温度测量词典